寶璣5377陀飛輪腕錶厚度僅為7MM,機芯厚度為3MM,可謂非常之薄,更難得的是腕錶擁有多重專利的鈦金屬籠框偏心陀飛輪調節器,搭載了振頻高達 4 赫茲的 581DR 機芯,對于陀飛輪腕錶而言這無疑是極其出色的參數配置。已獲專利的高能發條盒可以確保 5377 腕錶即使從手腕上摘下之后,依然可以連續運轉長達 80 個小時之久。
也就是說寶璣在將腕錶做薄的同時,并沒有犧牲手錶的性能,運用了多項獨創技術來保證腕錶的性能。
5377的機芯編號為581DR,由寶璣自行開發,除了將原本的陀飛輪加上環形自動盤外,也換上硅質游絲及擒縱輪,硅游絲能夠擁有最佳的均質性,確保大量生產時游絲都有一樣的性能,長遠來看更有降低平均生產成本的優勢,是極佳的零件,然而它的先期投資額度遠非尋常錶廠能夠負擔,因此目前幾乎所有錶廠的硅游絲都是與半導體業者(或研發機構)合作開發生產。
雖是多板式結構,但581DR機芯橋板間幾乎沒有縫隙,陀飛輪處導軌固定方式與眾不同;環形自動盤則是讓這枚機芯跟大多數手上鏈機芯厚度接近的大功臣。
至于硅質擒縱輪輕量、不易磨損、防磁的特性已經確立,同時潤滑問題也大減,比傳統鋼質輪更優越。盡管擒縱叉雖沒使用硅質零件,卻也采取了特殊合金鋼,擁有不導磁的特性,如此確保整個正時系統不會受到外來磁場影響,對復雜而磁性遍布的現代環境來說極為適用。
寶璣并以鈦合金制作擺輪,有高強度低質量的優勢,而陀飛輪的框架也采用鈦材質打造,特殊之處在于它的籠架與四番車的結構合而為一,這款錶把四番車設計在框架上,顯然是參考了寶璣在1841年的陀飛輪,無疑是打造出超薄陀飛輪的訣竅所在,使得框架厚度只需要一般設計的一半,自然能夠有效大大降低機芯厚度至3mm,結構特殊的框架居功厥偉。
鈦合金籠架設計演化自1841年寶璣設計,與四番車架構合而為一,所以能省下可觀的厚度,配合極輕盈的鈦擺輪、硅游絲、硅擒縱輪。
另一項成就超薄的奇技則在于發條盒,從錶背觀察,很容易就能發現屬于懸掛式發條盒,本身不被橋板覆蓋,在現代錶里相對罕見,通常只有超薄錶會采如此設計,寶璣在懸掛式發條盒上有兩項專利,分別是獨定的發條盒結合方式以及運用造型特殊的發條盒軸,除了厚度錶現極佳之外,儲能亦達到80小時,遠勝于傳統單發條盒。
環形自動盤在錶界來說并不特殊,從幾十年前就一直有品牌投入研發,但到最近幾年才有較具實用性的設計,嚴格來說,在不講究能夠看到機芯全貌的年代里,環形自動盤沒有太大的優勢,它雖然能降低機芯的厚度,卻也會增加機芯的直徑,如果大錶風潮沒有形成,那么它也沒有用武之地。但到手錶美學觀丕變之后,品牌不介意機芯直徑增加,卻希望厚度降低,于是環形自動盤研發風潮再起。
寶璣所使用的方式無疑是常見的齒輪帶動式環形自動盤,這種方式最具結構安全性;另有一種則是凸輪式帶動,只要在環形自動盤內環部份打磨出凹凸曲線,帶動杠桿就能形成類似「魔術杠桿」式的自動上鏈結構。環形自動盤的可能缺憾眾所周知,上鏈效率不足是首先必須克服的問題,寶璣以正攻法為之,采用鉑金打造自動盤,搭配三枚滾珠軸承,把擺動質量拉到最高、磨擦力降到最低。雖然同樣是環形自動盤,各家的創作理念也多有差異,寶璣這款自動盤直接帶動發條盒,中間沒有經過任何自動車,理念極為獨特。
面盤上紋飾全靠手工鐫刻,不同區塊有各自的呈現方式,儲能指示區是山形紋(亦稱人字紋),中央是釘紋,最外圈是麥穗紋。
寶璣經典外觀眾人耳熟能詳:錶身錢幣刻紋、焊接錶耳、不對稱看似隨意的面盤鋪陳、金屬面盤上有著繁花似錦的多樣手工鐫刻紋路等。在這款錶上,中央為釘紋、外圈有麥穗紋、儲能指示區塊上有山形紋,每五分鐘刻度上有鑲嵌金點,當然也少不了特殊角度才能看到的隱形簽名。這塊面盤六點鐘方向注明了「Swiss Guilloche Main」,正是「手工鐫刻面盤」之意。
<!– 12345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