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先引用一段JLC官方網站關于1000小時測試的描述:
在面世之前,Jaeger-LeCoultre積家腕錶必須通過一系列長達一千小時的測試。此系列測試標準甚至比瑞士官方天文臺(COSC)所制定的標準更為嚴格,后者檢測的是未裝殼的非復雜功能機芯,而Jaeger-LeCoultre積家錶廠則是在模擬未來實際使用的環境下對腕錶成品進行測試。在此一千小時中(約六周時間),所有腕錶均需根據鐘錶界這項新推出的標準進行一系列嚴格檢驗。傳承數百年的傳統,工序繁復嚴謹,每個細節均以最嚴謹的態度進行測試和檢驗,以確保Jaeger-LeCoultre積家腕錶購買者所持腕錶為稱心如意的高品質產品。
再引用一段JLC 1000小時測試和天文臺認證的區別:
1. JLC該測試是41.5天(1000小時),而COSC為15天(360小時)
2. JLC的測試是測試完全裝配好的腕錶—裝好錶殼,錶針,錶盤,而不僅是機芯(COSC,只測試機芯)
3. JLC測試精度要求是在-1 ~ +6 秒/天 (COSC男錶標準-4 ~ +6秒/天,女錶 -5 ~ +8秒/天)
4. 能量儲存測試:模擬高強度和低強度活動條件下的能量儲存 (COSC不測此項)
5. 功能及藝術檢查測試(COSC不測此項);
6. 擺輪碰撞測試(COSC不測此項)
7. 正常和滿發條條件下的精度測試,6方位(COSC是5方位,只有正常條件)
8. 5大氣壓下的防水測試(COSC不測此項)
9. 模擬20000次微小撞擊的抗震測試(COSC不測此項)
10. 4~40攝氏度之間溫度變化,測試抗溫波動性能(COSC是8~38攝氏度之間)
從以上引用的內容可以得出一個的結論:JLC 1000小時測試的標準比天文臺認證的標準更為嚴格、苛刻。
理論上經過1000小時測試的JLC腕錶的走時精準度要比COSC認證過的手錶更為精準,日差更小一些。如果參考官網描述最后一句話所錶達的意思(紅色字體),1000小時測試后的實際效果應該不單單是確保整錶走時精準度,更是整錶高品質的保證。就我個人理解,高品質的手錶不該再有任何瑕疵(比如小灰塵、瑞士毛、翹刻度等),但實際上瑕疵錶的個例還是存在,難免讓人有些小失望。我也深知每個品牌都有一定的壞品率(PP的1200小時測試后也存在瑕疵品個例),只是心理上很難接受經過1000小時的苛刻測試后,還有這些小瑕疵,畢竟手錶也算精密物品。
好了,回到正題1000小時后的走時精準度真的就有保證嗎?每一塊手錶真的都能做到-1 ~ +6 秒/天的誤差范圍嗎?回答是否定的,總有一定比例的手錶達不到這個誤差區間,部分手錶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日誤差則會超出這個范圍。個人分析了一下產生這一現象的一些可能性使得1000小時測試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1、JLC的錶款除了潛水錶、雙面錶外,絕大多數都是背透設計,為了展示漂亮的機芯。而背面固定錶殼的一般只有4顆螺絲。類似背透玻璃加4顆螺絲固定的設計,對于整錶的防水性能(防水汽)可能帶來不良的影響,對于溫差的影響也會比較敏感。比起旋入式后蓋設計,密封性能有所打折。
2、多數腕錶的錶冠設計同樣不是旋入式,直接拔出即可,增大了水汽進入的可能性,在空氣濕度較大的環境下容易讓外界的空氣和機芯發生接觸從而影響走時。
3、機芯多為復雜機芯,制造難度較大工藝較為復雜,有些機芯為了追求輕薄而對走時精準度有所妥協。部分款式的上鏈效率不高,正常佩戴下無法達到滿鏈狀態,從而影響走時。
4、機芯種類太多,粗粗計算大概不下60多種,不同機芯包含著不同的技術、工藝、設計、組裝、調教等180多項制錶技藝。每種機芯都要做得如火純青也真夠為難JLC了,因此很難保證零件、整錶的一致性。
5、近年來隨著產量的逐年加大,難免產生“蘿卜多了不洗泥”的情況,據某專業人士透露某些品牌(泛指)由于產量增大,制錶師嚴重不夠用,新招的學徒匆匆培訓后便趕鴨子上架。歸納起來就是品控沒有做到位,質量問題個例增多。
眾所周知,JLC的強項在于機芯方面的造詣,對機芯的不斷創新、改進,憑借多年大膽的嘗試在這一領域所向披靡。JLC的1000小時測試在我看來可以看作一種一絲不茍的制錶理念和制錶態度,但由于某些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實際效果并沒有廠家宣稱的這么理想。1000小時測試只是JLC眾多優點中的一小部分,不是全部。因此大可不必沖著這個1000小時測試而選擇JLC,1000小時測試只是過程,但未必可以代錶結果,否則可能會留下小小的失望。
<!– 12345
10
–>